学者称把房价拉下来是美国梦 不可能在中国实现

2013年07月18日17:58  时代周报

  特约记者 温墨

 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红线问题是绕不过去的问题。日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发布的《土地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》的报告,提出“改变严守耕地红线的思路,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划”。再次引发了对18亿亩耕地红线的争论。那么,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,传统的土地红线是否也应该随之调整,如果必须变革,又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和路径?时代周报记者就此问题专访经济学教授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。姚洋认为,中国无需担心粮食安全问题,但出于减少土地浪费的考虑、仍应设定耕地红线。

  “土地红线”存在不仅是因为粮食安全问题

  时代周报:从你的理解看,最初中央制定耕地红线政策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?目前这个耕地红线还必要吗?为什么?

  姚洋:中央当初的初衷既包括粮食安全,也包括防止土地浪费。粮食安全在几乎所有国家(可能除了那些土地非常丰富的国家)都是一个重要问题,特别是在亚洲这些人多地少的国家,更是如此。所以,确实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需要一定的耕地来生产粮食。但是这方面的考虑,我认为是越来越不重要了。我国的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人口增长速度。过去30年平均下来,估计每年的粮食增产量在2%左右。这是一个非常乐观的数字,因为我们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只有0.7%。还有就是中国农业的科技进步。绿色革命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,粮食增产的潜力非常大,如果我们愿意使用转基因技术的话,粮食增产的潜力就几乎是无限的。我们生物技术的进步非常快,所以耕地不会成为农业生产的强约束。不是说没有约束,但是它的约束不强。因此,光从农业和粮食安全的角度去控制耕地红线呢,我觉得意义不是那么大。

  不过,有别的更重要的理由使我们需要控制耕地。现实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,如果不控制耕地,地方政府和农民就会无限制地扩张他们的建设用地。如果没有指标限制,农地向非农地的转换会非常任意,这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。

  在任何一个国家,使用土地都是极其慎重的,都要经过严肃的审批。比如说美国,土地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,说这块是农用地,那就是农用地,要转成商业用地,不行。想要改变规划,是很困难的。所以说减少土地浪费,是控制土地用途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  还有一个原因,是保持生态,耕地如果都变成了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,可能改变生态环境。再者,我们的土地制度决定国家、政府可以征地,在农村又是集体所有,没有真正落到个人的手里头,所以土地很容易造成浪费。

 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,我认为需要有一个耕地红线。

  时代周报:那么,把耕地红线制定在18亿亩这个数字上,是否出于某种科学的考量?

  姚洋:其实这也没什么科学可讲。如果说18亿亩不科学,19亿亩也未必科学。但是土地红线本身是需要的。那么既然已经设定了18亿亩,那就不要再去调整它了。

  时代周报:关于《土地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》报告中提到的用土地当量红线替代现在单纯的土地面积红线的建议,你怎么认为?从技术上分析是否可行?

  姚洋:用土地当量红线的做法当然更科学,即按照土地产出率创设一个土地当量,土地指标是关于土地当量的,比如说我们设定18亿亩某种当量的红线,这样可以保证土地在当量意义上的增补平衡。这种做法应该来说也是比较可行的。现在的卫星遥感图片识别度非常高,能够看出来每一块土地都是什么样子。

  必须让土地指标流转起来

  时代周报: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着无法回避的土地需求增加和农民土地流转问题,同时又与有限的土地供应相冲突。您认为这种冲突的本质是什么?

  姚洋:城镇化过程中土地供给有限制,并不是坏事:土地是我国的稀缺资源,不可能敞开供应。人多地少是土地价格上涨的本质原因。现在我们的城市密度越来越低,城市土地的浪费越来越多。但是如果说要取消用地指标,并且让土地直接入市,如果土地的使用没有指标的设定,那么土地就根本不可能有增减平衡,因为没有约束。比如说我看这里有这么多土地,每年都卖掉一定面积的土地,那么土地的价格就越来越低,只会使城市的建设密度更低了,增加了土地浪费。

  我认为土地指标还是得要,但是土地指标应当流转起来。比如说杭州的土地指标用完了,那么就向不发达地区去买土地指标,这样土地指标就流转起来了。当然,只有首先建立耕地红线,才会有用地指标,才可能建立土地指标的市场。这也是我认为中国需要有一个耕地红线的理由之一。

  时代周报:城镇化土地需求是否会冲击耕地面积现有的设定?如果会的话,如何解决这一用地矛盾?

  姚洋:这种矛盾肯定会有。城镇化目前主要还是在发达地区。我觉得应该有一个补偿机制。首先是要用土地指标去限制。如果指标用完了,一是向不发达地区去买,二是你自己把楼再建高一点。当然这只是一个缓解,这两方面土地需求的竞争肯定会存在。但是有这个竞争是好事,如果土地都不构成一个约束了,那么土地的浪费不就更大了吗?

  时代周报:除了指标流转,还应采取什么措施缓和这种矛盾?

  姚洋:除了土地指标流转,还应提高城市建设密度。我们现在的政策恰恰相反,是规定容积率高限,结果是降低了建筑密度。

  坚守红线可减少土地浪费

  时代周报:很多人都把目前房价的高企归因于土地供给的不足,主张放开红线以降低房价,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?

  姚洋:这是正常的,中国本来就是缺少土地的。土地价格是房价的重要一部分,这很正常。我们的政府从土地当中得到很大一部分好处也是正常的。孙中山先生早就说过了,土地涨价归公嘛。比如说你有这块地,有一天来开发了,你就成了亿万富翁,这合适吗?

  理论上说,放开土地供应确实是可以降低房价。但是我觉得维持现在的土地供给政策是必要的。土地不可能无限量地供应,这会造成大量的土地浪费。

  想要把房价拉下来这个想法在根本上就是错误的。那是美国梦,不可能在中国实现。其实房价高企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,在二、三线城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,所以这房价没有什么好抱怨的。一线城市房价高也是正常的。全国人民都在我们的一线城市买房子,甚至还有外国人,这房价能不高吗?

  姚洋

  知名经济学家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
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湖南警察被指凌晨持械抢走瓜贩尸体
  • 体育吉鲁3球阿森纳7-1 切尔西官方报价鲁尼
  • 娱乐教授就李天一案言论道歉 白岩松批三宗罪
  • 财经华润董事长宋林起底:2010年是人生切割点
  • 科技俄三大运营商决定停售iPhone
  • 博客马鼎盛:台湾演习饱和攻击辽宁舰
  • 读书妻妾成群:古希腊开放的两性和婚姻生活
  • 教育另类毕业照频现 网友叹当年太保守(图)